一、项目背景
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和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明确提出关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以及“完善教育对外开放战略策略,统筹做好“引进来”和“走出去”两篇大文章,有效利用世界一流教育资源和创新要素,使我国成为具有强大影响力的世界重要教育中心”的指示精神,助推高校提升国际化内涵和服务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拟联合国内外高校开展“国际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 (原“交叉学科国际化创新人才联合培养计划”,以下简称“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项目”)
二、合作机构
高等院校及相关机构。
三、项目目标
“国际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下称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项目)在原“交叉学科国际化创新人才联合培养计划”基础上,丰富海外顶尖教授和课题研究资源,结合我高校国际化科研人才培养实际,以独特科研训练机制,成规模、成体系,组织世界顶尖名校知名教授指导我高校学生进行的科研训练,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型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学术素养与创新思维,助力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
国际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项目计划用三年时间引进300位国际知名教授的顶尖课程资源,打造300个细分专业科研应用方向的科研训练体系,推动100所双一流高校加入,每年组织选拔万名学生接受训练。首批已引进来自麻省理工学院、美国加州伯克利分校、斯坦福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等海外顶尖高校120名教授的课程资源,基本覆盖了当前重点专业学科领域的主要研究方向。
1.以引进前沿国际学术资源,带动高水平国际化课程建设、促进中外高层次学者访问和学术交流。
2.以探索性深、挑战度高、创新性强的研究任务为教学主题,以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为主线,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与创新实践,实现人才培养方案中研究型课程教学与创新研究能力的有机衔接。
3.以300位教授、300门课程实现对细分研究方向和交叉研究方向的广泛覆盖。通过科研过程中广泛存在的理工融合、文商交叉打破学院和学科之间的壁垒,鼓励学生跨学科、跨专业选修课程以开展科研训练,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
四、项目对象
高校在读本科、研究生学生。
五、项目内容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项目由科研基础拓展课程和暑期科研实践两部分内容组成。
(一)科研基础拓展课程
科研基础拓展课程通过直播方式由海外教授亲自授课,帮助学生掌握教授所研究的细分科研领域的前沿学科知识,提升学生的数据文献检索与英文论文写作能力等基本科研素养,课程共15周,分为核心专业课程(10周)以及科研策略和论文写作基础课程(5周)两部分。
(二)暑期科研实践
暑期科研实践共两周,主要完成课题开题、研究工作分组分工、数据检索分析、文献阅读分析、论文结构设计、课题成果答辩六个环节的工作。学生需要在两周指导结束后的四周内分组完成论文。
课程形式:教授线下校区周一到周五授课
课时安排:教授指导32课时,助教辅导16课时,共2周48课时
课程容量:18人/小组。
六、组织实施
在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的指导下,由中国教育国际交流研修学院组织实施。
七、联系方式
联系人:戴兴田、刘玉
电子邮箱:HEC@ciei.org.cn
联系电话:010-83988188
通讯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复兴门内大街160号逸夫会议中心